当前位置:首页>地方法规>河南税收

河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全省涉外所得税精细化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省辖市国家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省局“一个中心、三个重点”的工作思路,加强对涉外企业所得税的精细化管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全省涉外所得税精细化管理工作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全省涉外所得税精细化管理工作意见
  为了进一步加强涉外税收征管、提高国际税收事项管理水平,按照我省国税工作“一个中心、三个重点”的基本思路,特制定2004年全省涉外所得税精细化管理工作意见。
  一、工作思路
  2004年度,我省涉外所得税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是:扩展范围-对涉外企业全面推行纳税评估软件为基础,突出重点-对房地产、餐饮、娱乐、宾馆服务业开展涉外税务审计为突破,完善职能-向内资企业国际税务事项管理延伸为补充,提高对涉外企业税收和国际税收事项的税源控管水平。
  在突出抓好一个基础、一个突破和一个补充的同时,要注意做好三项结合:
  一是与流转税精细化管理的结合。根据所得税和流转税税基管理的特点,求同存异,尽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同时加强对企业货物流、资金流的监控,达到对企业收入、成本、费用以及利润等核算体系的有效控管,逐步建立包括所得税与流转税的行业税负体系和税收预警机制;
  二是与管住户数和管好税基相结合。通过建立与地税、银行、海关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制度,以及完善对非居民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申报制度,加强对交纳营业税的涉外企业和非居民纳税人的管理,实现向内资企业国际税收事项管理的延伸;
  三是共性与个性指标体系的建立相结合。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建立行业评估指标体系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把握好共性与个性指标的关系,省局提出了17个用于计算机评税的纳税评估指标和11个涉及房地产行业、餐饮、娱乐、宾馆服务业的人工评税参考指标,其中:税收负担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销售额变动率和费用比率5个指标,是覆盖所有行业的横向比对的“共性”指标,其它多是反映企业自身情况的纵向比对的“个性”指标,各地在开展对共性评估指标数据的采集测算的同时,要注意突出行业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完善个性评估指标体系,保证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
  二、工作要求
  1、提高对国际税收工作的认识是做好涉外所得税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是分类管理工作的细化和延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系统地认识、把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涉外所得税精细化管理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树立国际税收管理意识,在抓好涉外企业征管工作的同时,实现向内资企业国际税收事项管理的延伸。
  2、摸清税源底数是做好涉外所得税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开展对亏损企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2003年度的汇算清缴工作,组织开展分市地分行业调查,为纳税评估指标系统、行业预警机制的建立、反避税等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深化税务审计,强化管理职能是做好涉外所得税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发挥涉外税务审计“工具箱”的功能,利用税务审计分析性复核、内控调查等技术,强化审计人员内部约束机制,重点是结合我省制定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对房地产和餐饮娱乐这些重点亏损行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案头评析和审计。
  4、信息化建设是做好精细化管理的依托,建立评税指标体系是当前涉外所得税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目标。各地要积极做好数据指标的准备工作,配合省局做好对纳税评估系统的开发测试及应用,同时为全省纳税申报系统、纳税评估系统的整合,以及逐步建立电子税源档案和税收预警机制做出贡献。
  5、规范流程、理顺机制是做好涉外所得税精细化管理的体系支撑。围绕“精细管理、全程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和理顺工作程序,简化和规范涉税审批,促使工作部署和落实协调顺畅,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牢固的体系支撑。
  三、具体措施
  (一)扩展范围-对涉外企业全面推行纳税评估软件为基础
  根据涉外所得税税源行业分布特点,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涉外所得税精细化管理的重点一是所得税税源大户:通讯行业(1户)、电力行业(32户)、金属制造业(23户)、农副产品加工行业(87户)、塑料制品业(42户)、化学原料和制品业(70户);二是主要亏损行业:房地产(138户)、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业(88户)。(分户情况见附件1)
  依托开发的纳税评估系统对涉外企业所得税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并在建立“共性”纳税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突出行业特点制定分行业的纳税评估“个性”指标,加强对第三方信息和企业申报以外信息的采集、运用。
  完善全省所得税评估指标体系,补充行业指标设置。在平顶山局试点的基础上,省局初步确定所得税纳税评估软件指标体系设置为17个评估指标,共分为2大类,一类指标(9个):销售额变动率、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配比、销售利润率、营业外支出率、营业费用比率(年度比重分析)、管理费用比率分析、财务费用比率分析、成本费用利润率、税收负担率,其中扩展行业比对5个指标:税收负担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销售额变动率、费用比率。二类指标(8个):增值税应税销售额与所得税应税销售额逻辑关系、利润与销售收入变动率配比、营业外收入比率、营业费用变动率、管理费用变动率、财务费用变动率、应收账款变动率、应付账款变动率。
  2004年根据行业特点,初步计划在3个行业(房地产开发业、饮食服务业、旅店业)增设人机结合的11个纳税评估指标,初步设定:
  1、房地产开发业的评估指标
  (1)预售房款预收率;
  (2)工程完成比率;
  (3)行业利润率;
  (4)利息支付率;
  (5)所得税预征率。
  2、饮食服务业的评估指标
  (1)收入开票率(开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2)行业利润率;
  (3)支出开票率(开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3、旅店业的评估指标
  (1)客房入住率;
  (2)行业利润率;
  (3)等级利润率(一星—五星、一级—三级)。
  实施步骤。
  第一:各地在上半年,按照省局计划安排的行业,重点开展对共性评估指标数据的采集以及个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提交省局(各地精细化管理的重点行业见附件2),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为评估软件的开发、运行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第二:提出业务需求,上半年由省局组织开发,同时撰写出完整的评估系统的操作说明;测试工作在平顶山、三门峡、安阳、周口4市进行(包括系统安装及培训);
  第三:条件成熟后,年内在全省全面推行。
  (二)突出重点-对房地产、餐饮、娱乐、宾馆服务重点亏损行业,以开展涉外税务审计为突破
  充分利用税务审计技术,依据法律、法规以及结合我省出台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对房地产以及餐饮娱乐等重点亏损行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案头评析和审计,发现疑点通过约谈举证解决,举证不清的可针对性的开展实地调查。通过审计确认的问题若纳税人不存在争议要及时依法进行纳税调整;对存在偷税嫌疑的,依照规定移交稽查环节处理;同时,运用审计技术中的评价建议功能,将纳税人内部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亏损原因及时反馈到管理、税政环节,有针对性和系统地论证、充实纳税评估指标,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堵塞征管漏洞,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实施步骤。第一:加强对《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宣传、辅导,确保政策执行的统一性、实效性和严肃性;第二:在第二、第三季度,要充分利用汇算清缴期抓好基础性工作,并对房地产、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业,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有重点的开展税务审计;第三:10月份开始,各地总结经验,要突出行业特征、查找管理漏洞、完善评估体系;由省局组织检查和开展经验交流,补充、完善全省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三)完善职能-向内资企业国际税务事项管理延伸为补充
  按照全国涉外税收工作会议精神,各级税务部门要着力统筹国际税务事项管理和涉外企业管理工作,实现国际税务事项管理触角向内资企业的延伸。
  一是我们以纳税申报软件的整合为契机,在内资和外资企业纳税申报软件中设计加入“涉税事项申报表”。该申报表可反映我国企业与境外机构的“货物流”、“资金流”的概况,企业进行纳税申报以后,由前台转给市局“国际税务管理科”进行调查、判定和处理。此项工作的实施,可最大限度的覆盖国际税务事项的控管范围,做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我们对税源的主动控管。
  二是将通过海关取得的2003年我省进口设备并由外国公司安装调试的4000户次企业的名单分发各地,由各地组织开展调查,以加强对非居民纳税人的管理。各地6月底前将分户调查以及处理的详情上报省局(名单详见附件3)。
  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对非居民纳税人以及境内支付单位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对非居民纳税人、境内支付单位代扣代缴税收控管的有效方法,建立健全与当地外汇管理部门和外汇指定银行必要的联系协调制度,及时掌握外部信息并形成长效机制。
  实施步骤。纳税申报软件开发完成后即刻在试点单位运行,嗣后针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由省局对软件补充完善后在全省推行。
  二○○四年三月二十五日附件1.xls
附件2.doc
附件3.xls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