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地方法规>天津税收

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2012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财税系统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现将《天津市财政局 地方税务局2012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2013年1月29日
  天津市财政局 地方税务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开展“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活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财政增收机制不断健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2年,我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为财政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级财税部门抢抓机遇,不断健全财政增收机制,有力地保证了经济发展成果及时体现为财政增收。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760亿元,比上年增加305亿元,增长21%,其中税收收入1105.6亿元,增长10.1%;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9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各级次财政收入均衡增长。我市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局面更加巩固,拉动各级次财政收入实现均衡增长。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49.9亿元,增长15.1%;区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0.1亿元,增长24.7%,其中,滨海新区、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和老五县收入分别增长24.8%、22.7%、20.8%和33.3%;全市辖区内财政总收入达到5860.4亿元,较好地体现了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三)税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我市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税收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其中,金融业不断壮大,实现税收196.9亿元,同比增长54.2%,对全市税收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同时,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加快建设,逐步构筑了高质量的实体经济优势,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去年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实现税收96.3亿元,增长18.1%;区县重大项目实现税收39.7亿元,增长37.3%;商务楼宇实现税收316.4亿元,增长27.1%;科技“小巨人”发展势头迅猛,实现税收188.6亿元,实现税收占比显著提高。
  (四)民生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集中财力优先保障民生领域等重点支出需要。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全市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支出2404.5亿元,占比达到76.4%,对于民生发展的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公共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一)大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去年我市一般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378.7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国家规定的17%目标。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新建改扩建145所公办幼儿园、15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509所村办标准化幼儿园。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深化特色高中建设,累计改造提升1190所中小学和16所特教学校,完成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任务。加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海河教育园区二期项目,支持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启动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工程。继续落实高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支持84个重点学科和一批品牌专业建设,完成校园环境提升工程,推进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支持高校债务化解工作。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累计拨付资金4.9亿元,扩大中职学校免学费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学前儿童给予资助。
  (二)积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文化中心全面建成,海河剧院工程主体竣工,数字广播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继续推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政策,实现文体中心、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农村全覆盖。落实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财税政策措施,支持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超场次演出补贴等方式,鼓励艺术院团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增加演出场次,创作文艺精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二期、国家3D影视创意园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场馆建设,成功举办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推进体育设施综合利用和对外开放,完善街道社区体育设施,支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及其系列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三)加快推进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结构调整,中医一附院、第二儿童医院、天津医院、胸科医院和区县公共卫生机构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完善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新增社区国医堂78个,完成258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任务,实施乡村医生补偿政策,积极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历史债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重点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病管理和妇女儿童保健等工作深入开展,大肠癌筛查、临床用血核酸检测等免费服务项目进一步增加。提高计划生育奖扶、特扶标准,不断健全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网络。
  (四)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以“三张网”为主体的治安防控体系,支持构建视频监控网络,提升消防装备水平,治安维稳、防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增加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财政投入,支持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设立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基金,扎实推进放心食品系列工程。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创业培训投入,提高个人小额担保贷款额度,鼓励创业企业聚集发展。完善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助等政策措施,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援助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47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10元增加到300元,进一步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水平。完善社会福利和救济机制,提高城乡低保、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特困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及残疾人生活补助标准,落实转业军人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健全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联动机制,对低保、特困和重点优抚对象家庭发放价格补贴。提高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政府补贴标准,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853张,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06个、社区配餐服务中心85个,支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00万平方米,向9.5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3.7亿元,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
  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载体功能
  (一)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多元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积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津秦客运专线、津保铁路和京津城际延伸线工程进展顺利,塘承二期、京秦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国道205、津文公路等一批对外联络通道加快实施。大力支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2、3、9号线联网运营,地铁5、6号线加快建设,新建梅江西路等一批城市路桥,相继打通33处道路卡口瓶颈,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基本形成。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延长公交线路54条,改造提升公交场站11座,新增更新公交车辆2000部,城乡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二)生态城市建设成效明显。落实生态市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清水工程、绿化工程、净化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综合治理河道212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完成于桥水库周边污染源治理工程。推进燃煤供热锅炉改燃并网工程,完成664万平方米供热改燃任务。实施“黄标车”治理,淘汰更新车辆7319部。新建提升绿地1700万平方米,植树造林17万亩,完成北辰郊野公园一期工程,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实施城市排水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新建泵站16座,疏通管道3436公里。完成中心城区300个旧楼区提升改造工程,加大重点道路区域、新建项目周边、城际铁路沿线整治力度,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继续巩固。
  五、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措施,落实消费型增值税政策,调整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结构,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延长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期限,全年为企业和居民减税100亿元。启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总体减轻试点企业税收负担,逐步消除重复征税问题,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严格控制收费范围和标准,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二)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健全财税政策体系,推进新区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支持创新型金融市场体系、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新区产业基金、股权基金、融资租赁、保理保险快速发展,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租赁业务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正式实施。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推进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南港工业区等功能区开发建设,启动新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全面落实以港养港、航线培养、机场补贴政策,天津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一期竣工,滨海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内陆“无水港”达到23个,新增航线28条,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
  (三)支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财税综合服务手段,支持大项目好项目建设。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周转借款、财政补助等手段,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累计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31个,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6家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20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投入运营。继续实施“千人计划”、“131”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重大人才工程,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领军人才。
  (四)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全面落实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通过注资补助、购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给予高管人员奖励等手段,大力支持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聚集成长。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形成各项政策“聚焦”,提升楼宇品质和载体功能,引入一批国内外企业结算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以及动漫创意等高端业态,税收“亿元楼”累计达到72座。落实财税扶持政策,支持服务业载体建设,国家会展中心落户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二期顺利竣工,泰安道综合开发全面完成,一批高端商业商务综合体和购物中心建成开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国际性会议会展成功举办。
  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一)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10项农村水利专项工程,防洪抗旱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造提升设施农业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2.5万亩,建成放心菜基地1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1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和8个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与合作,加快农业工程中心和种业基地建设,完成96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
  (二)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继续实施示范小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启动第二批“三改一化”试点,新开工农民安置住宅1100万平方米,竣工500万平方米,10万农民迁入新居,130个文明生态村完成创建任务。支持31个示范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完善招商引资载体功能,一大批高水平项目落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和管网入户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84公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14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巩固强农惠农政策。健全涉农补贴、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879家。巩固“三个一”工程财政补助政策,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打造农业观光精品线和农业主题公园,农产品附加价值和农业综合收益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七、创新财税体制机制,提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现代税收征管体系不断健全。扎实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深入开展税收经济分析预测和征管措施动态调整,建立健全分户的税源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重点税源大户的投入产出、成本利润等综合性指标及最新经营情况,加强对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等全市新增税源的跟踪服务,不断完善新兴业态和流动税源征管模式,税收源泉控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发挥信息管税效能,健全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联网和数据交换机制,税收征管横向互动、上下联动、内外协作的部门合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大力推行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通过加强第三方信息比对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认真清理非属地注册企业,严格对代征代缴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切实强化了税基、属地、源头等重点环节税收管理。大力整顿规范税收秩序,累计对1.6万户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查补收入9.8亿元;深入开展打击涉税涉票犯罪活动,查处百万元以上大要案件62起,破获发票违法犯罪案件2470起,缴获假发票242万余份,税务稽查威慑力不断增强。
  (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政府预算体系逐步健全,公共财政预算更加细化透明,政府性基金预算趋于科学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编完成。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更加完善,项目预算年初到位率明显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行,市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区县国库改革完成扩面,全年集中支付总额达到100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7.5%。政府采购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全年政府采购225.3亿元,资金节约率22.7%。积极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全市民生和发展领域49个重大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绩效目标设定、专家参与、综合评价、结果运用有机结合的机制逐步完善。
  (三)财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压缩一般性、消耗性费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节会论坛支出,集中财力优先保证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资金需要。加快推进联网审计改革,搭建财政资金和公共资金监管平台,实现审计部门对财政资金、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的实时监控。扎实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健全预决算和重大民生支出公开机制,首次公开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有效促进了信息公开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动态监控和预警机制,有效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完善财税信息化管理体系,积极搭建财税业务信息平台,信息技术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在7大类106项涉税审批事项中实行“先办后审”,制定并落实包含10大类41项内容的办税服务厅服务标准,完善12366纳税服务系统,开展“24小时开门服务”,部门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会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扩大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范围,推进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加大会计培训力度,全市近20万名会计人员参加培训,会计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会计中介机构政策引导和日常监管,规范代理记账机构设立审批和监管,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八、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事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通过组织宣讲报告会、开办网上党课、交流学习体会等方式,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信仰。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扎实做好各阶段各环节工作,深入学习交流、深刻查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内选举工作制度,做好党的十八大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和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推荐选举工作,完成28个直属党组织及所有基层党支部换届。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和培训工作,实现了5年内将直属党组织党员骨干轮训一遍的目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和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有效发挥了共青团和妇女工作的推动力。切实做好评比先进和宣传典型工作,大力弘扬财税文化,增强做好财税中心工作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积极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常态化,累计选拔处级干部44名、交流19人,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基层领导班子力量得到加强。完善干部考核奖惩机制,优化年度考核制度体系,平时考核和经常性考核模式实现突破,基层领导班子考核指标量化率达到98.6%,考核工作的激励约束效能进一步强化。严格干部队伍管理,认真贯彻四项监督制度,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等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对基层单位选拔任用干部监督检查。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积极实施人才战略,组建专业人才库,实施“532”三师培养工程,加大高层次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力度。大力开展财税业务培训、岗位能力培训和高层次境外培训,办好自主选学平台和“财税讲坛”,财税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为抓手,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教育和督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政规定。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并落实123项具体工作制度,在财政预算执行和工程建设等关键领域树立起警戒线,有效发挥了健全机制、提高绩效、预防腐败的效能。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在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的基础上,建立“人机结合”防控模式,实现了内控机制建设与税收业务的直接对接。严肃查处财税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切实发挥案件治本与预防功能。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认真抓好民主评议行风和纳税服务调查反馈情况的整改落实,积极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部门窗口形象进一步优化。
  总的看,2012年我市财政工作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总量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税收收入增幅不高,可支配财力增加不多;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大幅增加,建设类支出快速增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财税制度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应收尽收的机制尚不健全,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区县和乡镇财政还比较困难,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附件:
    津财办〔2013〕8号.doc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