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地方法规>吉林税收

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认真落实财政专员办检查处理意见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地方税务局、省局直属征收分局、稽查局:
  2002年企业所得税实行分享体制改革以来,我省各级地税机关坚持依法治税,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不断加大征收管理工作力度,企业所得税征管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企业所得税收入实现了持续增长,为促进我省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仍然存在着执法不严、管理不规范、征收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经财政部驻吉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的专项检查,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还比较严重,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重视。为了认真落实财政专员办的检查处理意见,做好整改工作,切实改善和加强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现提出如下意见和要求,请各地遵照执行。
  一、充分认识财政专员办检查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妥善做好整改工作
  2003年至2005年,财政部驻吉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我省九个地区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
  (一)依法征税不规范
  提前预征、多征、应征未征、少征税款和应加收未加收滞纳金的现象,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根据对七个地区检查结论数额统计,提前预征企业所得税5 481万元,多征企业所得税2 190万元,应征未征、应计未计税款和滞纳金7 694万元;个别地税机关擅自将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税种收入混入企业所得税,虚增企业所得税1 555万元;还有一些地方税务稽查局违规设立或者未按规定及时撤消税款过渡账户,且延压税款未按规定划转国库。
  (二)征收管理力度不强
  检查、稽查执行弱化,查补税款、滞纳金及罚款未及时入库,金额高达7 699万元,按税法规定已构成偷税行为的一些违法案件也未依法做出严肃处理;管理环节偏松,监管不到位,税基遭受侵蚀的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仅25户纳税人少计收入、多计费用、损失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1 307万元;征收环节对纳税申报的跟踪监控和审核力度不够,一些纳税人不按规定期限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
  (三)减免缓征企业所得税审核不细,把关不严
  有的地税机关只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税收优惠证件办理减免税审批手续,且不执行年度复检制度,造成不符合减免企业所得税条件的纳税人享受减免税2 010万元;有的不严格按照规定审批缓征税款,致使近百万元税款不能及时入库;个别地方政府擅自出台减免税政策或者以核定税额办法变相给予企业优惠,当地税务机关既未拒绝执行,也未向省局报告。
  (四)会计报表数字不够真实
  会计报表中显示的已经入库税额、欠税数额、减免税数额与检查核实的数额不相一致,普遍存在少报、误报的差错。
  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地税机关在执行税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各项征管制度没有得到认真落实。各级地税机关要从为国聚财、执法为民的高度,深刻认识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认真分析原因,汲取经验教训,切实做好整改工作。要按照财政专员办下达的检查处理意见的要求,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充分运用税法赋予的执法手段,力争将应征未征税款全部收缴入库。对于一次性补缴税款确实有实际困难的纳税人,可责令纳税人分期缴纳,并向财政专员办说明具体情况,对于应当退还给纳税人的多征税款,应按程序报请财政专员办批准后予以退库。这项整改工作要在九月底前完成,并将整改情况报告省局。
  二、坚持依法治税,认真执行组织收入原则
  各级地税机关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观念,认真贯彻执行"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依法做好税款征收工作。在组织收入工作中,严禁发生收入已达到地方财政即得基数或者已完成收入计划而应征不征、少征、停征、缓征税款,严禁发生以收入进度调节税款征收力度,提前或者推迟应征税款入库期限或者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要规范执行企业所得税按月(季度)预缴税款制度,监督纳税人依法将当期实现的应纳税款足额申报入库;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制度的规定,监督纳税人依法做好纳税调整工作,按期结清纳税事项;要严格执行延期缴纳税款规定,纳税人缴纳当期应纳税款确有实际困难的,必须按程序报批,并在延长期限内结清应纳税款;要严格执行滞纳金课征制度,对于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的税款,必须依法计算和加收滞纳金;要严厉打击偷税违法行为,凡构成偷税性质的案件,必须立案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应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予以披露曝光,以促进纳税人遵从税法,如实申报纳税。要正确贯彻执行减免税和税前扣除优惠政策,严格把好审核审批关口,绝不能以支持发展、优化服务为名随意放宽优惠政策条件;对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已经期满的纳税人要及时进行清理,并恢复征税;对于地方政府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做出各种形式的减免税决定,不得执行,并应积极地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当地政府不予采纳纠正的,要及时向上级地税机关报告。
  三、认真落实"十六"字方针,切实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
  要按照"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分类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
  要大力强化税基及税源控管措施。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新办企业及国地税征管范围界定条件的规定,加强纳税人户籍信息的动态管理;结合收入调度分析,掌握重点税源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加大管理措施;结合对企业日常税源调查、纳税申报审核、年度汇算清缴和税务检查,认真做好企业收入总额、应税收入、免税收入、成本、费用支出的核实工作,依法纠正侵蚀税基、多报扣除和瞒报、少报应税收入问题;切实加强和规范减免税和税前扣除审批项目的审核工作,加强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台帐,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强化反避税的管理工作力度,密切注视关联企业之间利用业务往来关系转移收入、利润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迹象,要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
  要进一步规范汇算清缴工作。按照"明确主体、规范程序、优化服务、提高质量"的要求,划清和规范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汇算清缴工作中各自应承担的法定义务和责任。纳税人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主体,所有纳税人都必须依法进行汇算清缴,并对其汇算清缴及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承担法律责任;税务机关是汇算清缴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者,应为纳税人做好汇算清缴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包括税法宣传、政策辅导及解答,促进纳税人依法进行汇算和申报纳税。
  要积极推进纳税评估工作。在近两年内要重点抓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点税源企业和纳税调整事项、取消行政审批的后续管理事项的纳税评估工作。要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纳税评估操作规程,努力提高纳税评估效果。要注重纳税评估结果的处理,对经纳税评估发现纳税人有少报收入、多计成本、多扣除费用、骗取减免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应及时进入企业调查核实或者送稽查机构查实处理。
  要全面实行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类管理。根据税源管理的需要和纳税人规模、性质、行业特点和信用等级等情况,合理制定分类管理的方法和标准,有效实施分类管理。对重点税源企业应加强日常税源分析预测,强化结果监控,实行管户制;对一般纳税人应加强日常评估检查,强化过程监控,实行以管事为主;对核定征收企业、存续期较短的企业以及信誉等级较低的企业,应加强日常纳税辅导和经营情况监控,强化源泉管理,促进建账核算;对施工、房地产、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娱乐等行业,要根据行业经营规律,针对行业特点,加大调查、检查的工作力度,推行税控防伪装置。
  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国家税务总局即将在全国推行新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管理软件,届时,各地要精心抓好上线运行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企业所得税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制度,进一步加强收入监督管理
  要认真按照税收会计制度的要求,正确核算税款及滞纳金和罚款,及时真实、准确反映应征、已征、欠缴税款数额和滞纳金、罚款的征收入库情况,充分发挥计会统对组织收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要切实严肃收入纪律,应征税款及滞纳金和罚款必须按规定的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及时足额缴入国库,并记账核算,不得将企业所得税收入混入其它税种收入或者将其它税种收入混入企业所得税收入,不得将中央收入、省级收入混入地方收入,不得将税款缴入国库以外的任何账户,不得随意延压税款,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目设立税款过渡账户,已经设立的必须立即撤销。各地报送上级地税机关的税收统计报表,必须真实反映税源、税收收入、欠税及减免税数额,严禁瞒报、少报的弄虚作假行为。今后如再发现有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要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给予政纪处理。
相关问答